中暑初期(輕度中暑、覺得頭暈、發熱、胸悶、口乾、沒力氣)時,透過按摩穴道來幫助解熱、降火、促進排汗與散熱,是中醫常見的輔助方法之一。但若出現高燒不退、意識不清、抽搐、脫水等重症中暑,應立即就醫,按摩僅適用於輕症或預防階段。
✅ 中暑時可按摩的穴位推薦:
1. 涌泉穴(腳底)
-
位置:腳底前1/3處,腳掌中央偏前的凹陷處。
-
功效:降虛火、醒腦開竅、補腎強身。
-
適用狀況:頭昏腦脹、心煩、熱氣上浮。
-
👉 按摩法:用大拇指或指關節輕壓畫圓,每次1~3分鐘,兩腳交替進行。
2. 太沖穴(腳背)
-
位置:腳背第一、第二趾骨交接處後的凹陷。
-
功效:清肝火、舒肝解鬱、消熱。
-
適用狀況:頭痛、心情煩躁、肝火上炎引起的中暑感。
-
👉 按摩法:以拇指按壓或搓揉2~3分鐘,會感到微脹或酸痛為宜。
3. 合谷穴(手背)
-
位置:手背虎口,拇指與食指間肌肉隆起處。
-
功效:解表清熱、退熱止痛。
-
👉 可搭配腳底穴位按摩使用,促進全身散熱。
4. 內關穴(手腕)
-
位置:手腕橫紋上約三指寬處,手臂內側正中。
-
功效:安神、解悶、調節心臟與腸胃不適(如中暑嘔吐、心悸)。
-
👉 輕揉 1~2 分鐘,可緩解中暑帶來的心悸、頭暈、噁心感。
☑️ 補充建議:
-
搭配溫水足浴(勿過熱):加薄荷葉、綠豆水或薰衣草精油,有助散熱與安神。
-
補充水分與電解質:可喝些鹽水、運動飲料或綠豆湯、白開水。
-
保持通風、躺平休息、避免繼續日曬與活動。
❗️注意:若中暑已出現劇烈頭痛、高燒、脈搏快或人變得迷糊、意識模糊,應立即就醫,按摩僅限於輕微或初期狀況輔助使用。
文章:ChatGPT與網路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