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醫理論中,有幾個足底或腳部的穴道被認為具有「解熱、散熱、清火、消暑」的作用。最常被推薦的,是以下這幾個穴道:
✅ 涌泉穴(Yongquan)
-
位置:在腳底前1/3處,腳掌前凹陷的地方,大約在第二、三趾趾縫往下延伸至足弓處凹陷處。
-
功能:為腎經首穴,有「引火歸元」的作用,可幫助身體降火、安神、解熱散熱。
-
適合症狀:心煩、煩熱、失眠、頭暈、口乾舌燥、體內燥熱、夏季中暑初起時。
👉 按摩法:用大拇指或指關節按壓涌泉穴,每次2~3分鐘,會感覺到微酸微熱的感覺為佳。
✅ 太沖穴(Taichong)
-
位置:在足背,第一、二腳趾間的交叉處往腳背方向推,骨頭交會處的凹陷處。
-
功能:屬於肝經,可清肝火、疏肝解鬱,對於因情緒引起的「虛火上升」特別有效。
-
適合症狀:頭痛、頭脹、煩躁、壓力大引起的發熱、眼紅、口苦等。
👉 按摩法:用拇指指腹或食指關節輕柔按壓,每側1~2分鐘。
✅ 足三里穴(Zusanli)
-
位置:膝蓋下約四橫指、小腿前外側脛骨旁開約一指寬處。
-
功能:調整腸胃功能、增強免疫、散寒除熱。
-
適合症狀:消化不良、身體乏力、外感風熱、免疫力差時引發的虛熱。
👉 日常消暑建議(可搭配按摩):
-
按摩 涌泉穴 + 太沖穴 是夏季消暑、降虛火的絕佳組合。
-
可搭配 溫水泡腳 + 精油(如薄荷、薰衣草) 幫助散熱。
-
若體質偏寒,則按摩時間不宜過久或過猛。
如你常有「體內燥熱、煩悶、怕熱、晚上睡不安」的情況,可以試試每天晚上按摩涌泉穴、太沖穴,配合足浴,對降火解熱會有顯著幫助。
文章取自:chatGPT